【咽喉】
又 陰涸於下。陽熾於上。為少陰喉痛。乃損怯之末傳矣。
用豬膚甘涼益坎。有情之屬而效。今肉腠消爍殆盡。下焦易冷。髓空極矣。
何暇以痰嗽為理。議滑澀之補味鹹入腎可也。
牛骨髓(四兩) 羊骨髓(四兩) 豬骨髓(四兩) 麋角膠(四兩)
用建蓮肉五兩。山藥五兩。芡實二兩。同搗丸。
金(四二) 臟液不充。陽氣虛風鼓動。病起喉辣心震。頻頻舉發。多因勞怒。用內經甘緩一法。
人參 萸肉炭 白芍 炙甘草 茯神 小麥
又 復脈湯去桂。
內經云。一陰一陽結。謂之喉痹。一陰者手少陰君火。心之脈氣也。
一陽者。手少陽相火。
三焦之脈氣也。
夫二經之脈。並絡於喉。故氣熱則內結。結甚則腫脹。脹甚則痹。痹甚則不通而死矣。
即今之所謂喉癬喉風喉蛾等類是也。
夫推原十二經。惟足太陽別下項。其余皆湊咽喉。然內經獨言一陰一陽結。為喉痹者。何也。
蓋以君相二火獨勝。則熱且痛也。
愚歷考咽喉湯方。皆用辛散咸軟。去風痰。解熱毒為主。如元參升麻湯。聖濟透關散。及玉鑰匙。如聖散。普濟消毒飲子。皆急於治標。而緩於治本。恐緩則傷人。故以治標為急耳。
引用:http://jicheng.tw/jcw/book/%E8%8 ... 6%AB%E6%A1%88/index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server37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