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顧松園醫鏡卷九御集嘔吐】
嘔吐
嘔者,有聲有物;吐者,有物無聲;有聲無物,則為乾嘔;泛泛欲吐,則為惡心,東垣俱以屬之脾胃,誠為至論。
經言足太陰病,食則嘔。
又謂食則嘔者,物盛滿而上溢故嘔。
則知胃為嘔吐之總司,乃脾失健運之常為本也。
然所致之因不一。
如經言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。
又言諸嘔吐酸,皆屬於熱。
此因熱之所致也。
又言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,此因寒之所致也。
又言肝所生病,胸滿嘔逆。
又言膽液泄、則口苦。
胃氣逆則嘔苦、名曰膽嘔。
此二條,乃木邪乘胃上逆之所致。
又言諸陽氣浮無所依,從而嘔者,此腎陰虛而孤陽上浮之所致。
又《金匱》論嘔家本渴,今反不渴者,以心下有支飲故也。
此屬痰飲之嘔吐。
潔古又有因氣滯,因食積所致之嘔吐。
昔人云:吐而諸藥不效,必假鎮重以墜之,吐而中氣久虛,必借穀食以和之,詳別其因,對症用藥,不膠於一定之跡,方可應無窮之變耳。
引用http://jicheng.sabi.tw/jcw/book/%E9%A1%A7%E6%9D%BE%E5%9C%92%E9%86%AB%E9%8F%A1/14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server37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